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梁冬说庄子.逍遥游

编号:
wx1201852594
销售价:
¥59.40
(市场价: ¥99.00)
赠送积分:
59
数量:
   
商品介绍

"★凤凰卫视前有名主持人、百度前副总裁梁冬新作之七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一直位居精品畅销榜前列,播放已破1400万次。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逍遥游》是中国人的心灵解药
历目前无数中国人,在zui郁闷、zui痛苦的时候,读到庄子的《逍遥游》,都会嘴角微微上扬,会心一笑。《逍遥游》帮我们开启了关于人类历目前中国人追求心灵自由的伟大序幕,实则是一篇关于“自由”的论述。当我们觉察到所有的不快乐、不自在、不幸福,都仅仅是因为有一个隐形的罩子在锢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勇敢地迈向了自由的方向。
★人生zui大的欢喜叫逍遥
庄子告诉我们:自由和条件无关,跟我们手上的东西也无关,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被蒙蔽了。要想获得自由,其背后就是你有没有获得随时绝尘而去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可以随时抽身而去,并觉得这件事情是不难的,那么他就会获得不被事物绑架的自由。学会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加重要。
★越不被任何事物绑架的人,活得越不错
只有一种人,在庄子看来是可以获得自由的,是什么人呢?就是nobody——什么都不是的人,是一个没有人知道,或者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却把事情做成了的人,不是失败的loser,而是成功的nobody。
如果你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和自由,你必须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没有自我判断、没有小我、不居功的人,成为一个觉得自己有功劳,甚至不需要刷存在感的人。
"

"《梁冬说庄子?逍遥游》是《梁冬说庄子》系列第七部,告诉我们人生zui大的欢喜叫逍遥。在《逍遥游》里,庄子告诉我们:所谓真相,也有可能是假象。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的真实体,或者世界本身就是很好真实的虚幻。
一言以蔽之,庄子用整个《逍遥游》在讲一件事——如何不被各种事物绑架。你之所以不能成为一位潇洒、逍遥的人,就是因为你还被自己zui喜欢的、zui放不下的东西绑架着。
忘记概念对你的绑架、好坏对你的绑架、时间对你的绑架、大小对你的绑架、有无对你的绑架……所有这些,其实都有可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或者说它既是实在的,又是虚幻的。其实,你的知识来自你的视野和视角。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一个视角宽阔的人,很容易看见世界无处不在的机会,甚至可以引为己用。
"

"梁冬,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冬吴文化创始人。
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医大家李可先生,同时也是中医大师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生命?觉者》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访谈人。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梁注庄子》、《睡睡平安》,电视节目《国学堂》出品人及主讲人。
出版图书《梁冬说庄子》系列、《处处见生机》、《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欢喜》、《无畏》、《黄帝内经》系列、《相信中国》等。
"

"章 人生要务就是获得终极自由
002?人生优选的欢喜叫逍遥
005?任何事物只要能够相合,就是“逍遥”
009?让自己小到无足轻重,你就自由了
013?仰望星空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大”;反观自己在星空中的位置,你就是“小”
018?夫妻之间,哪怕再近,也要保持一种微微的遥远
021?如果不能看到别人的远,你起码可以看到自己的远

第二章 相信任何时候自己都可以变化
029?一飞冲天前,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北冥”时光
033?要想出去,就先回来;要想创业,就先积淀
036?在世上混,其实“黑天鹅”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
041?只有相信未来是不确定的,生命才有变化的可能
045?“鲲”到底有没有几千里那么大
050?“化而为鸟”是瞬间完成的
052?下一秒有可能是上一秒的延续,也有可能是上一秒的转折
055?生命中有意思的事都是不讲效率的

第三章 走正途,学会借势,才能走得更远
063?《逍遥游》里的“鹏”是一群“鹏”
066?逻辑很重要,但破除对逻辑推理过程的执着和贪恋更重要
068?凯文?凯利先生的《失控》一书,原意就是“无为”
071?“小财靠机遇,中财靠能力,大财靠品格”
075?未来已来,故事线已改变
078?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一个巨大的外部趋势来推动
082?未来,那些现在所谓没有效率的事情也许最有价值
085?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会如何面对自己的无聊
089?你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一卷手纸吗?符合更多人需求的才是王道
095?坚持做方向对的事:“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100?“南冥者,天池也”什么意思

第四章 人生的方向比结果重要
105?除了可以向北、向南、向东、向西,我们还可以向上走
109?把任何问题放在时间的变量里来思考,它就不再是问题
111?认为庄子消极的人,都是没读懂庄子的笨蛋
114?年轻的时候,还是要体验一下内心冲天而起的气概
118?哪怕你是一只那么大的鸟,想飞的时候也要等合适的时机
121?人类总有种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的错觉
124?人可以通过呼吸改变全身的脏器——“以息相吹也”
129?如何享受与大自然万物共振的“爽”
132?对每天熟视无睹的东西,也要保持提问的习惯
137?只有真正爱一个东西,你才会想把它给吃掉
140?也许这个世界只有方向,没有目标
146?假设大家一起爬竿子,我们从下往上看到的都是屁股,而从上往下看到的都是笑脸
152?一件事到底现在、过去、未来有没有发生,都不重要
156?读《庄子》,读的不是事实而是真理

第五章 一切为我所用
163?谁是谁的呢
167?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力量
170?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是“飞”不高的
176?小努力“然并卵”,大成就需借势

第六章 生命并不仅仅是长度,还有无限的宽度和高度
183?拒绝被别人的成功故事所绑架
190?如何适应岁数慢慢开始变大的自己
194?爱有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不去评价对错
196?如果你的心要走很远,你要为它储存能量
200?积蓄不同维度的能量,就会变得有吸引力

第七章 人生所有的困扰,都来自对彼此的不了解
207?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
211?有钱的买奥迪,没钱的买奥拓——生活要“相对论”
214?活得长的不了解活得短的快乐;活得短的不了解活得长的痛苦
216?跟小孩子讲道理,如同跟大人讲感情,有些时候是不一定合适的
218?怎样才能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呢

第八章 在别人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把一切都干成
225?《庄子》就是中国青春期时人们命运的浪漫歌谣
230?庄子为什么在文中老爱重复“鲲鹏展翅”的故事
232?什么样的人最牛×?什么都做到了,但你不知道他是谁
234?人的最终目标——从somebody到nobody

第九章 我们如何不被生活中的一切绑架
241?做一个默默无闻,但却拥有一切的小人物
245?要做就做一个成功的nobody——“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52?正是你最喜欢、最在乎的东西阻碍了你逍遥
255?什么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59?人往往会被自己喜欢、放不下的东西绑架

第十章 天意不过是人情的投射
265?日月的光芒非常璀璨,所以在太阳底下点灯就没意思了
267?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种超自然能力
272?大部分人这辈子优选的痛苦,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使命
277?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之后,你其实是可以定下来的
279?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就看他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他现在做的事

第十一章 我为什么没有活成自己真正想象的那样
287?你是谁没关系,你能连接谁才比较重要
293?精神分裂者的春天来了,文盲的春天也来了
298?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孩子在二十年后还有价值
305?有一样东西,是我们都需要终身练习的,那就是想象的能力
310?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建立起对未来自己的想象
314?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永远保持年轻
319?任何事情在不进行管理和统摄的情况下都会倾向于耗散

第十二章 如何让自己成为想成为但又还没能成为的那个人
325?在不文明的地方,文明是没有意义的
330?你拥有的能力,是需要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

第十三章 如果我们的心看得见,一切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335?你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位纵横江湖的人
338?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把没有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过程
342?让自己成为一个达人的手段之一,居然是成为局外人
348?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和这种人成为朋友

第十四章 那些看起来最没有用的,未来才能够小心地活于世界
355?你拥有的一切,也许都有反作用力
359?你以前拥有的越多,
未来可能失去的就会越多

第十五章 你在和什么对抗
364?《逍遥游》到底在说什么
368?为什么有些人会让别人感到更舒服
371?我们的不幸福是内在的心智模式构筑起来的
374?在入睡前,可以想一想那些最让你不爽的人

附录
376?《庄子?内篇?逍遥游》
"

    ★人生很大的欢喜叫逍遥
《庄子》内篇的篇是《逍遥游》,里面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有趣故事:
有的故事讲,有一条鱼,某天变成一只很大的鸟飞走了;有的故事讲,太浅的水,载不动一条大船;有些故事的内容则是跟自由有关,比如,一只小鸟嘲笑一只大鸟:“我很自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您飞得还挺痛苦的……”——还有人困惑于该怎么样去获得自由;又有的故事讲到,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居然不要,说这事儿阻碍了他的快乐;还有的故事讲到,一棵老树,没什么用,但正是因为没什么用,因此逃过了被人锯掉的命运,获得了生命的自在……
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小梁觉得其实他就是不想把答案告诉你,因为他知道这话吧,一说出来,他就死了。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活口”。你可以在里面挖一小勺蜜,兑点儿开水冲成蜂蜜水;或者抹在面包片上,变成三明治;或者把它做成药(蜜丸)给吃了——《庄子》就像是这样一种“蜜”,随你怎么使用发挥。
郭象对《逍遥游》的注解挺有意思的。我们都知道,郭象注解的《庄子》是历目前很被天下人叫好的。他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读罢,我醉醉然。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获得逍遥是一种有意思的人生境界。
对此,我有一个疑惑,郭象为什么不说“自由”,而说“逍遥”呢?大家可以想想,“自由”和“逍遥”的差别就像“哇,这个地方太漂亮了”和“哇,太牛了,海天一色哦”。我们看,郭象这句话说的每个字都有很细的况味在其中。
★让自己小到无足轻重,你就自由了
庄子是一个很好可爱的人。据我所知,历目前无数中国人,在很郁闷、很痛苦的时候,读到庄子的《逍遥游》,都会嘴角微微上扬,会心一笑。因为《逍遥游》是中国人心灵解药。
庄子为什么把《逍遥游》作为《庄子》的篇呢?而且他为什么把这篇的名字定为“逍遥游”呢?让我们认真来看一下“逍”这个字——一个“小”、一个“月”和一个“走”,意思就是走着走着逐渐远去,变得越来越小。
《逍遥游》实则是一篇关于“自由”的论述。“自由”是什么?当我们凝视“逍”这个字的时候,会领悟到“自由”就是让自己变小,并且越来越小,以至于小到无足轻重,这样你就获得了自由。我们看“微信”“小米”“微软”……这些号称自己“小”的品牌,其实都做得很大。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一条宇宙间的生存法则吗?
人们为什么会发怒和生气?在单位里面,同样的一句话,如果是下级顶撞上级,上级就会发脾气;而要是上级批评下级,下级通常就没有那么生气。我观察过很多公司的董事长、总裁等大领导,他们的身体总是不太好,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大的“自我”在那里,起码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是存在这样一个自我的。
就像如果我老婆对我说:“你丫笨啊!”我多少会有点儿生气。但如果有,一位地位很高的领导人对我说:“你丫笨哪!”我保证不会生气,反而会认为自己好了不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在大人物面前就是很小嘛。
所以我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会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在外面很好成功的男人,回到家都很沮丧,很没有成就感?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回到家以后,那个在外面的“大”我还没有变“小”。
但凡在外面有点儿成就的男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多少有点儿“大”。而一旦回到家里,在老婆,尤其是资深原配——结发夫妻(联合共同创始人)心中,你不过就是一个小人物——袜子不知道扔在哪里,裤子也不叠整齐,把家里搞得那么乱,对老婆还不好……自然,他们那个大大的“我”受到了鄙视,愤怒就会随之而来。
为什么?因为你回家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变“小”;如果你没有变“小”,就会永远被自己执着的那个“大”所绑架。
一切的自由,都来自“小”,尤其是在互联网这种浩瀚无边的人际网中,聪明的人或者有点儿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自己是个小人物,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大”。
试试看,你敢在网上今天教育这个,明天教育那个吗?你敢今天指点江山,明天挥斥方遒吗?你不敢,因为就算你不被人民群众骂死,也会被看你不爽的人整死。其实,放在更大的范围来看,谁又不是一个小人物呢?如果把每天碰到的困难,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碰到小困难的人呢?
我很喜欢看一些朋友发飙的样子。我有一位好朋友,之前脾气很大,后来有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脾气变好了。我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导致脾气变好。他说,他很近在看一些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北平无战事》之类的。当看到那些为了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努力奋斗的革命先烈,他突然觉得自己的那点小事儿——股票涨一点儿、跌一点儿,他的公司面临的一些事儿……其实根本就不是事儿。
★要想出去,就先回来;要想创业,就先积淀
为什么庄子要从“北冥”开始讲起?其实他讲的是一种起手式——开始做事前,你做好准备了吗?
很多正在创业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从某个地方出来,比如一怒之下刚从公司离职,一想到自己本来就混到了中高层干部,到别的公司应聘一个中高层职位也很麻烦,不如干脆自己做董事长兼总裁、兼法人、兼行政总管、兼人力资源总监……就这样开始创业。通常,这种一怒之下就出来创业的人很难成功。
而那些做了充分准备的创业者,大多会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冥”。“冥”就是积淀、幽暗的意思,甚至是朋友们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的一个储备时间。这个储备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之外,更重要的是什么?是能量上的储备。
创业是一段真正意义上的长跑,如果你没有经过一段对自己keep hungry,keep foolish的过程,就很难真正走得远。
庄子在《逍遥游》开篇讲的句是“北冥有鱼”,“北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发了我们的一个思考——你做任何事情之前,是不是经历过“北冥”地带呢?
任何能量在一飞冲天之前,都必须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幽暗的储备期——“北冥”时刻,吸纳、隐藏、储备,然后等待着一个时刻一飞冲天。
“北冥”时刻没有绝望怎么会有希望?如果你不相信人性让你感到真正的绝望,怎么会对偶尔展露出来的人性光芒产生狂喜和慈悲之心呢?因此,我们的世界观
其实有两种:一种认为人性是善的,另一种认为人性是恶的。一般前者被视为乐观主义者,后者被视为悲观主义者。
事实上,从庄子的角度看,如果你不能真正理解人性的恶,就不能从人性的善里感到快乐。如果前提条件是你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善良,那么你看到的全都是不靠谱的人;如果你认为人性基本上就是不靠谱的,那么偶尔看见靠谱的人时,你就会真正感觉到世界还有救。
所以,到底谁悲观、谁乐观,还真不一定。
庄子为什么要从《逍遥游》的个词“北冥”开始聊起,其实就是在暗示后人——要想出去,就先回来;要想创业,就先积淀。
其他的问题亦复如是。
★“小财靠机遇,中财靠能力,大财靠品格”
我觉得,古时候的人能够去很远的地方,他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厉害。我甚至觉得,在七八千年前,已经有古人坐着皮划艇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山海经》中你就会发现,古人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生活在一个很窄很小的范围内,总有一些很勇敢的人去了很远的地方。
他们是怎么去的呢?
一只鸟升空而起,要飞往南方。在飞的过程中,它真的只是依靠自己翅膀的扑腾到达的吗?那得花费多大的功夫啊!
这时,你会发现庄子用了一个词叫“海运”,冯学成老师对“海运”这个词语解释得很好精妙,他说:“‘海运’,其实就是那种洋流,或者气流。”你看那些玩滑翔机的人,他们其实是被空中的气流吹着走。有时气流是打转的,这时,你就会看到他们像鹰一样,在天上不停地旋转。
天空中有气流,海洋中就有洋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海底总动员》,主人公小丑鱼尼莫要从大洋的这端到大洋的另一端。对于一条鱼来说,怎么可能游那么远?但实际上,它只需要在洋流里随着洋流游就行了,这就叫运。
这只鸟要往南飞,就要借助空气的动力。当时,可能气流本身就是从北往南的,也可能是由于气压差(我们都知道,气体会从高压的地方流向低压的地方,在地球表面就会有这样一个气流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时间做朋友,要与趋势做朋友。在股票从2000点涨到6000点的时候,只要你的方向正确,买蓝筹股,甚至买指数基金都能赚钱。那不是因为你操作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大盘在涨,这就叫趋势。
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努力是一方面,借势是另外一方面。稻盛和夫先生曾经说过:“小财靠机遇,中财靠能力,大财靠品格。”品格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品格就是能看清趋势的一种能力。我们说这个人很有品格,那么他肯定是利他的。因为所有人都对那种倾向于利他的人给予更多的支持。众志成城,大家都祝福你、帮助你的时候,你想不成功都不可能。
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投身进去,比如给刚刚创立的阿里巴巴公司投一份简历,可能你很顺利地就能成为它的员工。
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在十几年前以不到一万元的单价买了北京二环以内的房子。那几年就是阶层划分的重要年份,当时买了房子的人,这几年都赚了不少钱;当时没买房子的人,这几年再想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但是,说不定过几年又是阶层划分的重要年份。也许到那时,你已经把多余的房子卖了,你就会感到庆幸;而如果你没有来得及卖,那就惨了……决定这些重要事情发生的那个东西就叫运。
所以,庄子在讲这么大体量的鸟能从这儿到那儿产生位移,已经不是鸟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是借势的结果。
所以,造势的人,不如借势的人,因为那才是大趋势。
★假设大家一起爬竿子,我们从下往上看到的都是屁股,而从上往下看到的都是笑脸
我们学习《庄子》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我们“在学着”,这一辈子也不会有尽头。就像有人说读北大有什么用,我认为读北大很大的“用”就是“读过北大”。
庄子在《逍遥游》的段,讲到鲲化为鹏后借着海运之力,往南飞的故事。在此,我有两个问题:
个问题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我们熟视无睹的苍天真的是那个颜色吗?
第二个问题是,“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远到很远的地方,还有更远吗?
如果你能够像一只鸟一样,从上往下看的时候,这件事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假设大家一起爬竿子,我们从下往上看到的都是屁股,而从上往下看到的都是笑脸。这就是世界观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年轻的时候,我常常会朗诵的《沁园春?雪》,想象他站在高空看整个天地一片苍茫的样子。为什么他能够俯视大地?因为他改变了自己的视角。
《金刚经》里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就是你所看到的一个影像;“非相”,就是这个影像的另外一面或者反面——你从下往上看到的是一个相,从上往下看到的就是非相。所以,这段很后一句话“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就是在反复强调,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看世界的方法。
对现代人来说,从飞机上往下看是一个已经习惯的体验。但对古人来说,像鸟一样从上往下看,是一个很好神奇的景象。庄子用他的想象力在突破所有人的世界观,就是这样。
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待产品;好的女人,一定能够站在男人的角度来看对方所做的事情,但她又反过来做了女人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老子说的“知雄守雌”——我知道男性怎么看,but我仍然固守我的角色。
一个人从天上往下看之后,反过来就知道在下面时该怎么做。虽然以前我总调侃一些人,他们二十多岁就做了董事长、法人总经理、财务总监兼总打杂……如果公司破产了,他们怎么去别家公司应聘?他们还能做总监吗?我当时觉得不要那么早去创业。
其实,如果从反面来看这件事的话,一个人有足够自由的心量,假使创业之后又重新加入一家公司,他就能够“知雄守雌”——既能够站在老板的维度看事情,又能够守住员工的本分。这样一来,他就有如入无人之境,做什么事情都“合于桑林”,很好曼妙,因为他知道老板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建立一个从上往下看的视角,当有你在下面站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全局状态。
有一次,我、百度前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以及作家刘慈欣一起聊天。当时,刘慈欣问:“吴老师,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在了解人的思考方式之后,才能做人工智能?”
吴老师沉默了足足三分钟后,说:“不一定。比如,以无人驾驶汽车举例,真正的人工智能更高阶段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要像娴熟的司机那样操纵这部车,更要拥有上帝的视角,能看到坐在驾驶室里的司机看不到的、远处可能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拥堵。
经过计算后,你的车走到那里就会堵,或者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到有一辆车从侧面飞奔过来,可能会产生的危险……这些都不是坐在驾驶室里的司机能看到的,但人工智能操控的汽车就能看到。超越司机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带来误会,以为它是人脑的延伸。这个观点是错的,很可能它是上帝视角的延伸。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一辆车该怎么走和坐在车里的人驾驶车行进,这两种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我想说的是,这个东西就叫“其视下也”。当站在上帝视角往下看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对于庄子的“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小梁的理解是,当你建立起一种超越现在的、日常的世界观,并能够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时候,你就“即见如来”了。所以,以经注经,我们从《金刚经》里能看到《庄子》的况味。
★小努力“”,大成就需借势
当你真正在云端翱翔的时候,会感受到肚子下面刮过的巨风,并且认为这是自己产生的。但这股巨风不是像吹气一样吹出来的,它只不过是天地培养出来的一股风。你用自己的肚子感受这股气流的方向后,就可以背负青天,腹朝地,一路向南,不作停留。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象?在读《逍遥游》的时候,我们不妨将其与《易经》的乾卦做个对比。乾卦讲的是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逍遥游》讲的是北冥有鱼,深藏不露,后化为鹏,乘风而去——难道你不觉得这是同一件事吗?《易经》讲的是一条龙从水底腾空而起的过程;《庄子》讲的是一条鱼腾空而起,化而为鸟,背负青天,向南飞去。一个是飞龙在天,一个是飞鸟在天。
为什么这两部经典如此惊人地相似,讲同一件事情?可能古代的圣贤都意识到,其实人生就都是这样一个从水底浮出,转换,再度承前的过程。
之前,我反复提到“海运”“蓄势”等。其实,道家一直都相信——小努力“”,大成就需借势。中国古代的道家人物,很少自己组织队伍拼个你死我活。他们总是在合适的时机站出来,帮助那些本来就会成功的人(或者很大概率会成功的人),在关键的风口帮他们掌舵,于是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现在,想象自己是一只鸟,把双手、双脚都抬起来,把头也抬起来,你就会感受到平常很难感受到的脊柱的挤压和背部的放松。其实,道理很简单。蜷曲身体的时候,背部肌肉是拉伸的;双手、双腿抬起来的时候,背部的肌肉是放松的,而腹部的肌肉是紧绷的。如果可以的话,坚持每次抬起双手双脚三分钟,再缓慢地放下来,反复几次,背部的肌肉就放松了。这时再侧身或卧如弓,你会发现肚子无比放松。
之后,你会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惬意。前些年,我有好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朋友,就是用这个方法治好了。所以,睡前做几组“飞燕式”是有好处的。
读《庄子》,要变着法儿地读。没有道理,只有游戏,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拒绝被别人的成功故事所绑架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就是蝉,学鸠是一种小鸟。有,这两只“小人物”讥笑大鹏:“我们只要起心动念,一下就可以飞起来。如果碰到榆树、檀树的小枝头,就随便停一停。如果一不小心掉到地上,停留在地上便是,何必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向南飞呢?”——它们在说大鸟活得太累。
南老在《庄子諵譁》里提醒我们,年轻人不要像小鸟一样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远大的理想,如果以自由为借口做一些小事,好像也挺愉快,能飞哪儿就飞哪儿,能停哪儿就停哪儿,飞得不高,摔得也不惨。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观点。郭象的注解认为“非也”;爱新觉罗?毓鋆老师也认为,为什么不能尊重一只小虫子和一只小鸟的自然之性呢?大人吃大馒头,小孩吃小馒头。如果你是一只大鹏,想要飞得远,也要等到有足够的风来积淀。如果没有把风的力量培育到足够强大,再大的翅膀,也展不开,也飞不远哪。要等到所有能量配齐,你才能够呼啸而去。
你会选择做一个天性舒展的人士,还是做一个高大上的人物,能够做一番大事业,砥砺自己的性格,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翅高飞?我对此倒是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个人必须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是不枉此生?各安其命,各归其位,是一种生活方式;励精图治,改变小我,放下小情爱,拥抱大世界,也是一种选择。
庄子可能没有那么强调一定要飞得高、飞得远。读了《庄子》其他篇目的内容,你就会发现,他甚至认为,当一棵不太有用的树,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样可以活得长。
问一下自己,你愿意做一个随心而动的人,还是一个在江湖上名声响亮的人?This is a question.《庄子》就是一面镜子,你不能从中找到答案,大部分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作出选择。
很多人都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摇摆——看见别人发达了,就想跟着拼搏一番;当一些励志的传闻或者书籍被爆出是炒作时,又开始退缩,感叹人生苦短。
你可以决定自己要活得有分量,也可以在累的时候选择做一只小小鸟,做一棵“空谷幽兰”的小树,做有自己春天的野百合……
坦白地说,小梁也常常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当今社会,是鼓励人成功的社会,甚至在一些领域里还有类似“笑贫不笑娼”的不好风气。一个普通人,要经历怎样的磨炼,才能不被整个社会流传的“成功学”绑架,不被各种创业、科技、移动互联网、风投、上市,以及别人的成功故事裹挟?一旦真正走上追求伟大、光荣、成就的道路,就会有一个声音在你的耳边问:“这是你吗?为了这些虚名,为了这些多余的钱,你有必要做这些多余的事吗?”
一言以蔽之,如果人生需要选择是苟活还是高飞,就可能会陷入非黑即白、非高即低的二元对立。而庄子给我们分享的解决办法是,“抟扶摇而上”地破我执。
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曾经讨论过关于人生每七年的周期性变化。人在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这个年龄段,是意识的创造性进程很为活跃的阶段。物理科学也发现了一些证据,揭示大脑的连接中心会在三十五岁左右达到效率的很好。大多数伟大的宗教导师和哲学家,在三十五岁时都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体验,耶稣、佛陀、保罗、但丁、拜伦……都是在三十五岁前后产生了自己很伟大的见解。于是,似乎可以看出,如果生命中会诞生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影响,可能就在三十五岁左右达到高峰。言下之意,如果一个人在过了三十五岁以后还没有什么很好,这辈子就应该以“自在”为主题了。
让我们再看一下人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之间的状况。一般人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会开始体会到一种新的不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十五岁到四十二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开始想要与人分享自己在人生中的所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如果他们有能力的话,会向学院、艺术馆捐助。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外部世界的行动带来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关系、事业、习惯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这些都会被详细地审视、纠正,或者改变。毫无疑问,一个人内在天赋所迸发出来的深刻的、突破性进展,在这个阶段会崭露出来。
★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见识短浅的小智慧是不能了解大智慧的,寿命短的人怎么会知道他死后发生的事情呢?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道理呢?早上破土,晚上就死去的菌子,怎么会知道昼夜交替呢;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寒蝉,是不会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这都是它们过的是“小年”的缘故。
活在很小的意识雷达范围里的人,无从知道更宽阔的意识雷达映射下的世界。
前些年,巴菲特买了一只美国铁路公司的股票,看来又要暴涨了,因为肯定会在美国发起新一轮的财政扩张政策,推动美国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巴菲特选的股票,真实地反映出了他的眼界。
为什么别人看不到一家铁路公司的价值,而巴菲特能看到呢?这就是“小知”和“大知”的区别。
你的知识来自你的视野和视角。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一个视角宽阔的人,很容易看见世界无处不在的机会,甚至可以引为己用。
庄子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大知”能看到“小知”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都能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误会:领导不知道我们有多能干,客户不知道我们为他们做了多少不容易的功课,员工不理解领导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辛苦……这都是常见的“小知”。你的眼界如果能放宽点儿,就不会那么容易生气了。
《论语?学而篇》里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被称为“君子”的人,能够在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也不生气呢?不是因为他们品格高尚,也不是因为他们被训练得不生气、不哭泣、不放弃,而是因为他们拥有更高深的智慧,能看到简单的事实——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别人。如果你能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这件事是如此普遍,就可以对别人产生深深的同情,而不是憎恨,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的智慧基础。
“小知不及大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有种灯叫无影灯,为什么有光却没有影子?(所谓如影随形,有光自然会有影。)后来,我去了一家眼科医院,医生给我看了一下无影灯。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一圈灯泡排列起来。如果在中间放一把手术刀,当光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光源,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圈光源,自然就不会看见影子了。
如果我们把有光亮的地方叫作明,那么不亮、有阴影的地方,就叫作无明,这就是《心经》里提到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你的所见,让你产生心理的阴影?就是你的偏见。
从较少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像光源角度较少的灯一样。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很容易陷入简单的判断。批评任何东西的时候,是否会有暗暗的自我觉察:我有可能陷入一种意识雷达太狭窄的偏见,是否落入了“小知”的角度?
庄子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猜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对意识雷达更宽阔的人来说,自己还处在偏狭中。而由于偏狭产生的骄傲、愤怒、怀疑、不满、妒忌等情绪,都只是因为“无明”。所以,糟糕的情绪不仅仅来自糟糕的习惯,更来自没有打开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庄子所说的智慧就是“大知”——可以随时随地变换很多角度,从不同维度去看一件事。
★有钱的买奥迪,没钱的买奥拓——生活要“相对论”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段讲的是,楚国的南边有一只灵龟,它的寿命很长,五百年的光阴对它来说只是一个季节;据说在上古时期,还有一棵很大的椿树,八千年对它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个季节而已。而彭祖这样的人,传说他活了八百岁,居然被大家认为是高寿,大家还都争着抢着和他相比,岂不是很可悲?
有人认为“冥灵”指的是一种老树,但南老在《庄子諵譁》里说,“冥灵”是一种寿命很长的大乌龟,“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每当读到这一段,我都会默默地看一看小区里的一块石头。如果是从天然石材里开采出来的话,那么普通居民小区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应该有几千万年,至少也有几万年的形成历史吧。每天,我走在小区的路上思考公司的百年大计时,都觉得很羞愧——那块经过几千万年才形成的石头,也只不过被随手扔在普通居民小区的路边,那么我们所谓的百年基业,又如何呢?
庄子用两段不同的场景,跟我们分享了一种“破我执”的心法——他想要“破”的是我们对时间观念的执着。当我们打算做百年企业的时候,面对那些想要迅速把公司做大然后卖掉的人,似乎有一种隐隐的骄傲。但是,正如把我们的存在时间和小区里的普通石头相比一样,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觉得一个东西大,是因为没有用更大的和它相比;我们觉得一个东西小,也是因为没有用更小的东西与它对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谓长短,只不过是我们内心下意识的惯性而已。引申开来,所谓好、坏,穷、富,快乐和不快乐,也是相比较而言的。
换言之,庄子用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向我们传递出一个有趣的提醒——破掉关于好坏的执着吧,那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什么东西是肯定的,一切都是不一定的。这是庄子分享给我们的逍遥心法。
有钱的买奥迪,没钱的买奥拓,人生的逍遥亦复如是。
★什么样的人不错×?什么都做到了,但你不知道他是谁
你发现了吗?庄子之前很少提到“人”。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那些才智能蹭个一官半职的的人(做个技术官僚,做个文员之类的),叫“知效一官”;而品行能在一个互相都认识的社团里被众人点赞,大家都愿意给他投票,认为他能带领大家奔小康的,叫“行比一乡”。
还有一种人,叫“德合一君”——他的品格能做领导人。因为他的德行合乎国君要求,而又能得到全国人民的信任(这种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在早期的时候,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领导人)。这三类人,他们看自己,觉得起码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不错的。不过,宋荣子这个当时的宋国知识分子(这是一位很达观的人)会“犹然笑之”——嘿嘿一笑。
对于宋荣子这种人,已经不能用权力半径来形容了,因为他能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大家都在表扬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更加勤勉;“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大家都踩他的时候(墙倒众人推),都在嘲笑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心理相当强大的表现。这种人几乎能定内外之分了,里边和外面他都看得很清楚。在荣辱这两种境界里,他也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觉察到荣耀的时候没有什么好荣耀的,耻辱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耻辱的。“斯已矣”——也不过如此。就当这些人在世上“未数数然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人的很终目标——从somebody到nobody
这段话在讲什么?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其实,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权力半径。有些人可以管一位保姆;有些人可以管一位保姆加上儿子;有些人可以管一位保姆加上儿子加上老婆(老公);或者管一位保姆加上儿子加上老婆(老公),再加上一家单位(管一个科室,一个科里面有六七个人,加上保洁阿姨,一共七八个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小日子混得也不错。
还有一些人,混成了“村长”、乡长,或者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混成一位群主,大IP(一个社群里的“村长”)——“行比一乡”;还有人混得更大一点儿,混成了一家相对更大的,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企业大领导(基本上次于BAT,市值十亿美金左右),在古代,就叫“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这些人都是在人群中混得还不错的。但是你能做到像宋荣子那样吗?网上有人表扬你的时候,你也不会觉得自己为了更大的幸福,要做得更好;有人批评你的时候,你也不会变得很沮丧。对比起来,小梁发现自己连层——“知效一官”都还没做到,更不要说“行比一乡”“德合一君”了,就更不要说宠辱不惊了……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说的是大家都称赞你,你也没有什么好受到激励的;大家都不睬你,你也没有什么好沮丧的。庄子用了简简单单的不到五十个字——三分之一微博的力量,描述了人间世种种人的状况。
然后庄子枪头一转,说:“就算你能混得像宋荣子那样,又如何?”到此,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儿沮丧,还没混成那种样子(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混成那种样子),结果你的人生目标就被庄子加以否定了。为什么?凭什么?为什么庄子说这些没什么,凭什么他能够跳出你人生的种种小目标、大目标,获得你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都可能达不到的逍遥状态?
庄子要达到的所谓人生的逍遥境界就是,悄悄地把一切都干成了之后,别人还不知道的那种状况。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家公司,叫作VISA,我们很多人的信用卡上都写着VISA,它基本上服务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但是你知道这家公司有多大吗?你知道这家公司有多少职工吗?你知道这家公司的领导人是谁吗?你看过关于这家公司的新闻吗?很少吧。我认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基本上就是庄子想讲的另外一种优选层面的人——什么都做到了,但你不知道他是谁。
就回归一个nobody(你谁也不是)的境况吧,你可以是somebody,但是你的目标是成为nobody——这是一个从somebody到nobody的过程。
你可以对比一下,自己到底属于哪种人。是属于知识分子,成为一位文人;还是因为行动力较强,可以团结一帮群众;还是因为你的信用很高,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假设这都是你的人生小目标,你超过之后,还有没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呢?
如果你能做到别人都给你点赞,你也不努力;别人都踩你,你也不沮丧,算不算很厉害了呢?如果这还不算厉害,还有什么更厉害的人呢?
如果你之前的各种角色说明你是一个somebody的话,那么,你的很终目标是不是成为一个nobody的人呢?从somebody到nobody,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就接近逍遥的境界了。
★要做就做一个成功的nobody——“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只有一种人,在庄子看来是可以获得自由的,是什么人呢?就是nobody——什么都不是的人,是一个没有人知道,或者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却把事情做成了的人,不是失败的loser,而是成功的nobody。
小梁要跟大家分享一个人,直到现在我也不确定他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他的存在(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才知道的)。在2008年之前,我已经知道有一家公司叫VISA,我办的张信用卡上面就写着VISA,旁边写着银联。掏出你的信用卡,会看见两个LOGO——一个是银联,一个是VISA(还有的信用卡上面写的是MasterCard)。
VISA这家公司大概创办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的创始人当时创办这家公司的时候,自己没有银行,可以说VISA不拥有银行,也不隶属于某家银行,或者不主要隶属于某家银行——也许现在有些公司投资了它。
VISA在2008年上市之前,美国《商业周刊》关于这家公司的报道很好少,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是谁,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有多少员工,大家只感觉这家公司好像服务了很多人。地球上的信用卡,上面如果不是写着“VISA”,大致就是“MasterCard”了,可能还有运通、experience……但VISA应该占到整个份额的小一半。
VISA这家公司不拥有银行,但你拿着一张VISA卡到商店买东西,随便划拉一下,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把东西拿走了——它不拥有商户,更可怕的是,它也不拥有用户。比如你是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会员,VISA跟你之间就只有一个LOGO的关系,你也不知道它在哪里。用庄子的话来说,这就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你不知道VISA这家公司,以及这家公司的老板到底有什么名堂,你也不知道VISA到底在你消费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好像没什么用,顶多在你海外购物的时候,有人问你选银联通道,还是VISA通道。但你并不清楚它到底干了什么,你也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收了你的钱,它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字。但是,依据我的常识可以隐约地知道,这家公司是一家很好有价值的公司。
当我关注这家公司的时候,它还没有上市,我清楚地记得开始关注这家公司,是在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的时候。有,我看着自己信用卡上的VISA标志,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这是一个很好牛×的nobody。后来,这家公司在2008年上市,大家才可以通过公众消息,说:“哦,这家公司市值多少,他们大概是怎么赚钱的,他们有多少员工。”但那也有且只有于很少的投资人知道,对绝大部分每天使用它的消费者而言,它仍然是nobody。感谢这个世界上有VISA这家公司,帮助我们传识了《庄子》的这句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还有一件事情特别有意思,在解玺璋先生所写的《梁启超传》里,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在民国诸子中,可以说梁启超先生家里的八个孩子,算是整齐有规模地成才的。有好几位院士,好几位各方面的专家,有武器专家,有外交专家,有建筑学专家……梁启超先生的儿女婚姻都还不错。
解玺璋先生写的《梁启超传》里大概有这样一段话,说的是梁先生在四十多岁以后,突然意识到所谓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把什么样的制度引入中国,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事情是要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才。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教育子女。但他又不强行规定子女一定要学这个,一定要和这个人谈恋爱,一定要嫁给那个人……
那本书精彩极了,梁启超用了很多暗示,默默地工作,通过别人的语言等很多方式,让他的每个孩子,都走上了他期待的学术道路,也让每个孩子都收获了相对比较美好的婚姻。对比民国的其他大家,不得不说,梁启超先生培养的子女的确是相当好,关键有一句话,梁启超说:“我让孩子们觉得,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好像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认真想一想,是什么让你获得真正的快乐?我有一位好朋友,创办了一家服装企业,他的绝大部分员工都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甚至没有去过自己的店里,也从来不接受访问。
有,他带着我走进他的店,跟我讲服装、空间、味道、选址的时候,那两位店员目瞪口呆,然后我们两个全身穿着叫单农品牌的服装走了出来,当时我就感受到了那种nobody的快乐。有,但是别人不知道你有,于是,你就不会因为你是somebody,而受到所有somebody的困扰。
不得不说,庄子真是一位有趣的人哪。细心发现你身边的nobody,想一想你如何可以成为那个拥有自己想拥有的一切,却不被somebody的头衔绑架的人吧。这就是逍遥的另外一层境界。
我认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但大部分人我都不知道他们的太太,乃至他们的母亲是谁,很可能这些企业家做出了很好巨大的事业,没有人知道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太太在暗暗地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影响他。在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后面那个默默的人,就是那位让一切发生的nobody。如果你是一位家庭妇女,你想过自己可能是这样的人吗?
在一次聚会上,我碰见一群企业家,他们也带了太太来参加聚会。有人问某个人的太太,说:“你每天在干吗呢?”她很腼腆地说:“旺夫,专职旺夫。”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些达到了很好向道致敬的人,就是他的行为已经合于道的人,没有小我,没有人说:“这都是我的,都是我弄出来的。”甚至他连自我意识里认为这一切都跟自己无关,别人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关键是他也没有给自己贴标签。有个品牌叫“无印良品”,如果它不是“良品”,它只是“无印”,那就更不错了。
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这样呢?我学过一句很不错的关于中欧时期的总结的话:所谓真正的领导力,不是make things而是make things happen,不是做事情,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在庄子的心中,他认为真正不错的人,很终要用自己的行为与此相映。如果有,一个人暗暗地写了一套不错程序,这套不错程序可以让各种人和事在这个游戏中发生爱恨情愁,让在这个游戏中的各种人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
假设你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位不错程序员写的程序所焕发出来的,你是不是觉得那位没有人知道的不错程序员,才是真正牛×的nobody呢?
★正是你很喜欢、很在乎的东西阻碍了你逍遥
之前,我们从《逍遥游》的“北冥有鱼”开始,一直讲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似乎慢慢地开始点题了。
庄子认为,活到优选境界的人,应该是宇宙的行为艺术家,或者是用自己的行为向宇宙致敬的行为艺术家。
宇宙的游戏规则创造了一切,但我们却无法真正知道到底是谁,以什么样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一切。所以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类似宇宙那样的一种状态,那么哪怕你是人类,也可以调到和宇宙的频率同频共振的范围。如果你真的能调频成那样,自然而然就能获得优选自由。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想,但庄子实际上点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如果你是这样的,就可以做到这一切。比如,如果你本身已经内化成了一个真正拥有爱的能力的人时,你没有抱怨,或者你已经知道抱怨没有意义,和你发自内心地同情所有那些你所抱怨的人时,内在的善良已经让你成为一位足够好的母亲,或者女朋友,自然而然你就会拥有一个成为好母亲,或者好女朋友的状态。也就是说,你会自然而然地拥有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男朋友。
我曾经讲过事在人为——每件事你要去做它,靠人来做成就行了。其实,小梁越来越相信事在人为的另外一种更深度的理解——事能不能存在,基于你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你成为这个人,这件事自然而然就成了。
很多人都想投身于互联网行业,都觉得传统行业没前途,但我很少看见那些从其他行业转到互联网而成功的人,很难。大部分互联网成功的企业创始人,一直都在做互联网。
观察到这个现象后,我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不管模式有多正确,风口有多好,资金有多么到位,方向有多么正确,只要你不是做这件事的人,这件事就不会成。
★《逍遥游》到底在说什么
还记得吗?在讲到鲲鹏的时候,小梁曾提醒大家,这可能是一个无须辨别真假的故事。一讨论到底有没有这样一种两栖动物的时候,你就离《庄子》远了。
后来我们又讨论了一只小鸟和一只大鸟之间的对话。其实,高下不相慕,当你一旦落入对小或者大的羡慕时,就又落入了一种关于“大小”的心理界面的迷失中。
后来我又提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你是不是会被“我有功劳”“我需要刷存在感”“我有作用”“我有品牌”……这些意识绑架?
再后来,庄子提到了神人,又提到一个国家领导人——尧,跑去找许由,想要把天下给他。但许由跟他说:“我们各有其命,你有你的角色,我也有我的角色。”许由的角色很后又被突破了,他甚至连自己的角色都模糊了。
再往后,庄子和惠施探讨了到底什么东西有用,什么无用。
一言以蔽之,庄子用整个《逍遥游》在讲一件事——如何不被各种事物绑架。
如何不被“大和小”的概念绑架;如何不被“我有用”还是“我没用”的观念绑架;如何不被“自己活得长还是活得短”这件事绑架;如何不被“我到底是好还是坏”绑架……
《金刚经》里特别有力量的四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到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时,再看到《金刚经》里讲“无我相,无人相”,会不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他们怎么在讲同一件事。
《金刚经》里说的“无我相”,就是不要被所谓的“我”的概念绑架(“相”大概可以翻译成“观念”或“概念”,你心里的那个“相”,就是你的观念所形成的那个状态)。
不要被内在的那个关于“我”的概念绑架,叫“无我相”;不要被别人心目中的“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绑架,叫“无人相”;不要被一个时代的洪流趋势绑架,叫“无众生相”。
还有一句话叫“无寿者相”,不要被时间长短绑架——寿者,长寿也。时间可能是个假象,我们都从相
对论的常识里了解到:人生很长也很短,小年未必懂大年,大年未必懂小年,小知未必知道大知,大知也未必知道小知……
所以,我们从《金刚经》的这四句话反过来看《逍遥游》的时候,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人类很聪明的智者到了某个状态都会涌现类似的感慨。
什么叫成佛?不是金光闪闪,不是法力无边……所谓成佛,其实只是需要成为一个内在自我、自在、自由、自信的人。
当有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时,自然而然地,一切事情都不会给你带来过多情绪上的困扰。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其实恰巧就是因为我们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用《庄子》的话来说,我们被一种对于真假、美丑、权力、个人品牌、是否有用、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生意义……这种隐约的内在的观念绑架了。
成佛和获得逍遥,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134208
条码 9787218134208
编者 梁冬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8-08-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软精装
页数 416
字数 200千字
版次 1
印次
纸张 一般胶版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