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详细介绍了21世纪管理学领域出现的新一代观点——机制基础观的概念、研究与应用历程。管理学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1930年代的主体基础观(Subject-Based View)、1970年代的环境基础观(Environment-BasedView)和1980年代的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的演变。作者认为,2000年代之后,顺应管理实践的需要,机制基础观(Mechanism-Based View)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为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主流。理想的机制作为管理的第四要素,能够有效整合主体、环境、资源这三个要素,源源不断地产出绩效,是企业创造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在阐述了这一变化过程之后,本书提出未来有可能转向基于爱的观点(Love-BasedView)来管理及运营企业。作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打造稳健与灵活的组织贡献理论成果。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者,也为研究机制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PART I 机制概念
第1章 何谓机制
1.1机制:“管理的第四元素”问世之前
1.1.1世界的四元素企业管理的三元素
1.1.2管理的第四元素
1.1.3SER-M范式
1.1.4外部观察者视角下的机制研究1.0
1.1.5内部管理者视角下的机制研究2.0
1.1.6管理战略学者视角下的机制研究3.0
1.1.7管理史学者视角下的机制研究4.0
1.2机制的概念
1.3机制的重要性
1.4东西方哲学中关于机制的思考
1.5企业管理中的机制
第2章 管理理论为何需要新观点
2.1始于管理经营的管理学理论
2.1.1生产管理时代(1900—1918年)
2.1.2人事及组织管理时代(1919—1944年)
2.1.3市场营销管理时代(1945—1958年)
2.1.4企划管理时代(1959—1972年)
2.2战略管理的出现及发展
2.2.1主体基础观(1930年至1972年)
2.2.2环境基础观(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2.2.3资源基础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2.2.4新的探索(21世纪初至今)
2.3战略观的出现背景
2.4机制基础观之必要性
第3章 何谓机制基础观
3.1机制基础观的出现背景及起源
3.1.1战略管理研究的两个分支:内容研究与过程研究
3.1.2机制基础观研究的两个分支:过程研究与内容研究
3.2机制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3.3机制与类似概念的比较
3.3.1与流程、惯例及系统的差异
3.3.2机制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PART II 机制理论
第4章 机制的本质
4.1企业投入的三元素
4.1.1主体
4.1.2环境
4.1.3资源
4.2利用企业的三元素创造机制的方法
4.2.1组合
4.2.2排列
4.2.3时间
4.3机制的功能
4.3.1内容维度: 协调机制
4.3.2过程维度: 学习机制
4.3.3时间维度: 平衡机制
4.4机制的属性(Attribute)
4.4.1因果模糊性
4.4.2路径依赖性
4.4.3惯性
4.4.4价值中立性
4.5适用机制基础观的领域
4.5.1业务维度的竞争战略
4.5.2企业维度的多元化战略
4.5.3国家维度的产业政策
4.5.4应用机制的启发
……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682480 |
| 条码 | 9787513682480 |
| 编者 | (韩)赵东成 著 著 周玉波 译 译 |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75 |
| 字数 | 243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